要参观这个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遗址,首先要先了解玛雅文化,因为奇琴伊察是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最强大的城邦。所以出发前先恶补了一下玛雅文化的历史。
奇琴伊察始建于公元514年,面积25平方千米。奇琴伊察是墨西哥古玛雅遗址,它在玛雅古典时期中期是当地的重要城市,现遗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奇琴”,玛雅语为“井口”,“伊察”,指的是伊察部落,合在一起,就是“伊察人的井口”的意思。尤卡坦半岛有着众多玛雅文化的遗迹,虽然半岛的地表上没有河流,然而这里的岩溶地貌,具有土质疏松的特性,降水都渗入到地下。日久天长,地表塌陷,就形成与地下河相通的天然井,玛雅人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解决了生活所需要的水源问题。
玛雅文明的存在时期,大约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有特色的文化,在公元3—9世纪达到鼎盛,后逐渐衰落、湮没,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遭到彻底毁灭。
玛雅文明属于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并没有使用铁器,也没有使用车轮和大型牲畜,却完成许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堪称奇迹。玛雅社会发展,建立在玉米种植的基础上,一个家庭每年只需不到3个月时间就可生产出全年口粮,余下9个多月,可供国王调遣,从事金字塔等公共建筑劳役、工艺品制造和对外征战。贸易在玛雅社会很活跃,奇琴伊察就是因垄断了食盐资源,擅长航海和经商,控制了贸易通道才积累财富,部落强大起来的。玛雅人还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既表音、又表意。尽管现在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拉美,但是玛雅文化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早已消失殆尽,未能传给后代。
库库尔坎金字塔(Piramide de Kukulcan),也称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或羽蛇神金字塔。“库库尔坎”玛雅语意为“带羽毛的蛇神”,是玛雅人所崇拜的神,是风调雨顺的象征。金字塔呈正方形,边长约60米,高30米,分为9层向上收缩,顶上是神庙。塔的四边有又高又陡的台阶,每边都是91级,四边共计364级,再加顶层平台是365级,正好是一年的天数。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石头雕刻的蛇头,像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每次这个幻像持续3小时 22 分,分秒不差。这个神秘景观被称为“光影蛇形”。
武士神庙(Templo de los Guerreros)
武士神庙是按照托尔泰克首都图拉的B金字塔而建,并比其原型更加宏伟。这座武士的神庙朝西矗立着,入口处由两个张着大嘴的浑身长满羽毛的蛇神守卫着。
大蹴球场(Gran Juego de Pelota)
蹴球场长146米,宽35米,是墨西哥和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场。在古玛雅时代,球场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球赛由玛雅祭司主持,球队两方分别代表雨或旱、吉或凶等不同含义,通过球赛决定祭品祭天。
比赛的双方队伍各是7人,当比赛结束,赢球的那一队的队长将被作为祭奠者送上天堂。玛雅人相信人的生死是一个轮回,玛雅的国王是作为上天派来的神明的使者,是联接“天上世界”和“地下世界”,作为玛雅人的信仰来说,能被神的使者送上天堂的玛雅人是幸福的,所以比赛时大家都拼命地踢球以赢得比赛,就可以获得这个荣耀了。
须翁神庙(Templo del Barbado)
蜗牛(el caracol)-天文台
西班牙人称之为 El Caracol,即“蜗牛”,这个名字取自于建筑内部蜗牛壳状的螺旋楼梯。这座圆塔是古玛雅人的天文台,塔高约12.5米,天文台建在两层高台之上,整座建筑物的方向定位也是精心设计,它的阶梯朝着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塔内的螺旋形楼梯直接通到位于塔庙的观测室,室中有一些位置准确的观察孔,供天文学家向外观测,可以十分准确地算出星辰的角度。
玛雅人除了有精确的天文和历法外,还有着惊人的数学计算方法,他们是世界上最早掌握“0”这个数字观念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已运用了“0”的概念,这比中国人和欧洲人都要早800年至1000年。当世界上大多数民族还在采取十进位计算法时,玛雅人却已经有了他们独特的计算方法。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墨西哥58同城看到的,谢谢!